
從郊外的布萊德進城,不到1小時的車程,仍沒讓手上的相機閒著!看看斯洛維尼亞從鄉間到城市的風貌吧!


看見路旁的中文總會讓人眼睛一亮。



盧比安納大學旁的青春氣息。


盧比安納的城市建築,深受奧地利和義大利的影響,洋溢新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風格。


旅遊服務中心的WOW裝置,成為熱門的拍照景點。


電子新媒體充斥的年代,駐足看報的畫面還真是罕見!

河岸旁的中央市場柱廊,是由著名建築師Jože Plečnik所設計,故稱為“Plečnik” Covered Market。

露天的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

龍橋(Dragon Bridge)建於1900年,是盧比安納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樑,橋端四個基座上裝飾著龍的雕像,象徵這座城市的力量、勇氣和偉大。




接下來前往城堡纜車站,就位在盧比安納木偶劇院後側。

2006年開始營運的纜車,軌道僅有70公尺。

「盧比安納城堡」(Ljubljana Castle)以“龍”為城徽。

搭乘透明的纜車登上城堡,全程只要60秒!



盧比安納城堡約有900多年的歷史,迴旋登上弓箭手塔,可以眺望盧比安納優美的市景。








發現遠方的火車站。


佈局寬闊且不規則的城堡庭院及週邊的建築群。

1848年建造、2009年重新整修後的觀景塔。


潛入宮殿下方幽暗的監獄牢房。



聖喬治城堡教堂的哥德式尖窗、壁畫及奉獻的十字架。




昔日的火藥室,現今做為斯洛維尼亞歷史常設展使用。

海拔400多公尺的觀景塔,現已不具火災預警的功能,而是提供遊客欣賞盧比安納的全景視野。


盧比安納城堡內的在地美食餐廳。


纜車從盧比安納城堡緩緩滑向市區。

纜車站旁的童話書店。


開始感受到盧比安納的秋意~


戶外市場供應當地農民種植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屠夫橋(Butchers' Bridge)上的愛情掛鎖。

屠夫橋這座令人毛骨悚然的古希臘神話青銅雕塑,與欄杆上的愛情掛鎖形成強烈的對比。

三重橋(Triple Bridge)的三座橋,皆以石造欄杆和燈柱裝飾。

巷弄之間的塗鴨。

盧布爾雅尼察河對岸的盧比安納市政中心。

建於1660年的方濟會聖母領報教堂。

中央廣場(Prešeren Square)上,矗立斯洛維尼亞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弗蘭策·普列舍仁和繆斯女神的雕像。盧比安納可能是世界上極少數推崇詩人,而非政治軍事英雄的城市。

回到三重橋東側的老城區,店門口這輛金色迷你摩托車也太吸睛了吧!

建於1706年的聖尼古拉斯大教堂,這扇正門-斯洛維尼亞門,象徵斯洛維尼亞的獨立精神。


右下角可以發現鑄造者的密刻頭像。

側門-盧比安納門,描繪的是盧比安納的主教們。

以市政廳前的標誌為起點,沿路逛逛城市廣場(Town Square)吧!

連鎖DM藥妝店就藏身在這幢美麗的建築內。


Honey House的中文翻譯令人發噱!

心隨意走,任一處住宅天井都是不預期的風景。




盧比安納經過2次大地震重建後,城市建築融合了巴洛克和維也納分離派風格。

這時太陽正好探出頭來,強化了對比的美感,使得原本平淡的街道顯得更加生動!




探索街道別有洞天的樂趣~









拐進林立著咖啡館、餐館的河岸長廊,黃澄澄的落葉美景映入眼簾,真是意外的驚喜!




走在滿鋪黃葉的鵝卵石路,忙不迭地紀錄稍縱即逝的景致。

對岸是盧比安納大學校區。

不經意走進這條小巷,赫然發現鵝卵石路中間,延伸一條長長溝壑的藝術創作-「鎖匠街的面孔」(Locksmith Street and its Faces),這幕超現實的場景,是斯洛維尼亞著名的雕塑家Jakov Brdar的作品。




鎖匠街內佈建了700個不同面孔的青銅鑄件,起點就從這隻手開始~


環顧四週,難怪這裡被譽為『斯洛維尼亞的布拉格』。


位在市政廳前的羅巴噴泉,修建於1751年,是盧比安納的地標。


前方白色的古典建築是國營銀行NovaKBM;後方綠色圓頂及雙塔建築是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1719年進行巴洛克式翻修後的「盧比安納市政廳」。

此時正有團體在市政廳前快閃開唱,優美和諧的歌聲,過往路人紛紛停下腳步駐足欣賞。








「斯洛維尼亞」,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國度~ 透過這次旅行按下的每一定格,總算對這個東歐經濟體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有了粗淺的認識,同時也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啊!


(Pentax K-1 + FA20mm/f2.8 & Pentax K-3 + DA18-270mm & Lumix LX10 j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