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

塞拉耶佛纜車 Sarajevo Cable Car

很難想像塞拉耶佛曾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它是全世界第二個全天候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第一個是美國的舊金山),也是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場,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旅程的最後,我們搭上這條從1959年就開始營運,卻因波赫戰爭毀損,直到2020年才復駛的纜車,居高臨下俯瞰美麗的塞拉耶佛秋日風情。
border=

塞拉耶佛舊城 Sarajevo Old Town

這張牆上的海報很有意思,直接道出塞拉耶佛複雜交錯的民族與宗教的多樣性,無怪乎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1914年也在此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border=

塞拉耶佛玫瑰 Sarajevo Roses

進入塞拉耶佛市區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內戰的源頭。從字面上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簡稱波赫)似乎是由這兩個歷史地區結合所組成,實際上這個國家是由兩個政治實體所構成,一個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另一個則是不在國名之中的塞族共和國。因為波赫是由三個主要民族: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Serbs)、信奉伊斯蘭教的波士尼亞克人(Bosniaks)以及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人(Croats)所構成的國家,另外還有少數的猶太人。

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時各民族間的新仇舊恨演變成一幕幕的南斯拉夫內戰。1992年波赫境內舉行獨立公投。三個民族中,波士尼亞克人和克羅埃西亞人決意獨立脫離南斯拉夫。但是塞爾維亞人卻反對公投結果,宣佈成立塞族共和國。接著發生1992年~1995年慘烈的波士尼亞內戰(Bosnian War),首都塞拉耶佛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與塞族共和國軍隊圍城長達1,425天,全城軍民被砲擊和狙殺,造成3.5萬座建築物被徹底摧毀與1.4萬人死亡,其中40%是平民,堪稱二戰後最慘烈的圍城戰役。

最後雙方於1995年在美國簽訂岱頓停戰協定(Dayton Agreements),波赫成為一個邦聯制國家,波赫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各佔一半領土,但雙方仍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需倚賴北約維和部隊來確保波赫的和平,時至今日依舊潛藏極大的政治危機。

道街地面上框框內的紅色印記,是將當年炮擊所留下的坑洞,用紅色的樹脂粘土填補保存,稱為塞拉耶佛玫瑰(Sarajevo Roses),以見證曾經在此處遭受砲火攻擊而導致多人死傷的血跡。戰爭近在咫尺,只要開戰就註定以悲劇收場,最後只剩一片焦土,俄烏戰爭的現在進行式,烏克蘭國土成為現代導彈火箭與無人機的血腥實驗場,如果台海發生戰爭,請問戰場會在哪裡呢?
border=

波士尼亞之泉 Vrelo Bosne

波士尼亞之泉(Vrelo Bosne)是波士尼亞河的源泉之一,我們在此小歇片刻,搭乘馬車緩慢駛向塞拉耶佛市區。
border=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莫斯塔爾 BiH Mostar

越接近塞拉耶佛,越能感受的戰爭摧殘下的近代史,莫斯塔爾(Mostar)是守橋人的意思,橫跨內雷特瓦河上的老橋原建於1566年,全部以石塊搭建,全長28公尺,高20公尺,在當時規模令人驚艷,卻在1993年波赫戰爭期間被完全摧毀。現在的橋樑是在2004年重建,莫斯塔爾老橋和附近的舊市區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border=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特雷比涅 BiH Trebinje

穿越位置險峻的檢查哨,我們進入此行的第四個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沿著特雷比什尼查河前進,首先抵達山頂的Hercegovačka Gračanica修道院,俯瞰特雷比涅小鎮美景。
border=

蒙特內哥羅 科托 Montenegro Kotor

科托古城(Kotor)位於科托灣的最深處,早在1979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今天也將繞行峽灣,一睹聖石女士島(Lady of Rock Island)與聖喬治島(Island of St. George)的雙子島風采。
border=

蒙特內哥羅 布德瓦 Montenegro Budva

離開美麗的杜布羅夫尼克,我們繼續往巴爾幹半島南方前行,進入蒙特內哥羅,因為Montenegro字面上是由monte(山)與negro(黑)所組成,所以中文又名「黑山共和國」,直到2006年才宣布獨立,目前已是歐盟與北約的會員國。巴士在科托爾峽灣的最窄處卡門納里港(Port of Kamenari)搭乘渡輪到對岸的Lepetane,可以省去繞行峽灣約1小時的車程,直接抵達海濱渡假勝地布德瓦(Budva)。
b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