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道後溫泉搭乘路面電車在「大街道駅」下車。

穿過全長約500公尺的纜車商店街。

纜車站前的「少爺和麥當娜」雕像。

去程先搭乘纜車上山,回程再體驗單人吊椅。

短短3分鐘就到達山頂了!

山頂纜車站前的廣場-「長者ヶ平」。

往本丸方向前進~


遠眺大、小天守閣。

松山城最大的城門-「筒井門」。


松山城又名「金亀城」的傳說由來。

「太鼓門」和「太鼓櫓」構成防禦敵人從南邊入侵的堅固堡壘。

「一ノ門」是保護松山城本壇的主要入口,在「一ノ門」前仰望天守閣。


「二ノ門」。

「二ノ門東塀」具有監視和防禦功能。


松山城本壇的配置圖。

「三ノ門」。

「筋鉄門」是保護天守閣入口的重要大門。

從「筋鉄門東塀」俯瞰市景。

通過「筋鉄門」,前方就是「松山城玄関」了!

大天守與小天守、南隅櫓、北隅櫓之間有渡櫓相連,形成連立式的天守結構。


進入天守內部參觀,這是一座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層塔型天守。


推拉式格子窗、落石機關。


射擊孔。





窗外是守護本丸西北邊的重要砲台-「乾櫓」和「野原櫓」。


日本歴代城主的家紋。



天守內部展示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資料。




松山城天守閣的紋章「三葉葵」。

從天守一窺松山城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



路面電車正行經市區。

伊予鐵高島屋摩天輪。

提供虛擬實境體驗。

接著參觀規模僅次於天守閣的「小天守」。

1933年小天守閣、南隅櫓、北隅櫓、多聞櫓曾被縱火燒毀,直到1968年才以木造結構完成重建。




登上「小天守」二樓,不禁讚嘆:真是視野絕佳的展望台啊!

好天氣時,甚至可以看到瀬戸内海群島~

天守上的「鯱」。


俯看本丸廣場。





做為祈求城內平安的「天神櫓」。


慶祝松山城建成400週年所設計的吉祥物「よしあきくん」,名字取自松山城第一代城主加藤義明。


松山城的石垣,大多是第一代城主加藤義明時期所建,有些石垣甚至高達14公尺,折疊成屏風,氣勢磅礡。


參觀完「伊予松山城」後,回程將改搭單人吊椅下山。


與密閉的纜車相比,單人吊椅能夠呼吸新鮮空氣悠哉滑行,顯然有趣得多了!



安全抵達~

纜車站出口銜接遊客中心,節錄文學巨匠正岡子規的作品。

松山城天守上的裝飾-「鯱」。

不可思議吧!打開水龍頭,流下來的不是自來水,而是橘子汁喔~

(Pentax K-3 + DA18-270mm & K-1 + FA*85mm/f1.4 j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