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一晚的養精蓄銳,上午將從「高松築港駅」搭乘琴平線前往金刀比羅宮。「高松築港駅」啟用於1948年,2000年拆除重建為「凸」字形的站舍。

車站臨近玉藻公園,側式月台更是貼近高松城的石垣及內堀。

「高松築港駅」同為琴平線和長尾線列車的起點站。


列車一到站,通勤的上班族立刻蜂擁而出。

「琴平線」列車緩緩駛進月台~

列車駛離高松市區後,稀稀落落的乘客空間更增添幾分悠閒。





途經一座座高山,不禁想像四國遍路的艱辛。


「琴平線」共23站,其中12站為無人站,空蕩蕩的車廂可見一斑。

抵達終點站-「琴電琴平駅」~


列車折返回高松築港。



「琴電琴平駅」1988年改建後的站舍。

車站內設置迷你的琴平町圖書館。

這可不是白色郵筒,而是鼓勵丟棄對兒童有害書刊的回收筒。

路邊竟有宇都宮餃子販賣機?!


位在車站旁的「金刀比羅宮 北神苑」。

北神苑內有座歷史地標-「高燈籠」。

沒料到4月中旬還能欣賞群櫻綻放!


建造於1860年的三層高燈籠,約27公尺高,是日本最高的木造燈籠,原本設計做為指引瀨戶內海水手的燈塔。

指定為國家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


金刀比羅宮 門前町鳥居。

街道盡頭的「JR琴平駅」。


河川兩岸的「金毘羅街道」。



淺顯易懂的路標。


金毘羅表參道兩側有許多咖啡館、伴手禮店及烏龍麵店。


也有商家租借攀登階梯用之木杖。

「金刀比羅宮」位在象頭山腰,從這裡通往本宮的石階有785級,至奧社則是1368級,開始闖關吧!

沿途走走逛逛,不如想像中吃力。







一之坂鳥居。

1844年奉納的「備前焼狛犬」。


最豪華隆重的奉納-「青銅大燈籠」,被安放在金刀比羅宮的大門前。

金刀比羅宮的大門。


通過大門後只見筆直的桜馬場,夾道枝葉扶疏、綠意盎然。


參道上多不勝數的奉納石柱和石燈籠。



參道外緣藏身一座戰捷紀念碑。

走到「桜馬場西詰銅鳥居」才431級階梯,四周的景點很值得稍事駐足瀏覽。




近代西洋畫家高橋由一的美術館「高橋由一館」。

今治造船奉納的螺旋槳。



鳥居前的「金比羅犬」。江戶時代無法親赴金刀比羅宮參拜的人,將香油錢和盤纏綁在狗的脖子上,由其他參拜者引領該犬隻前往。


雖然行程才走1/3,還是不能錯過「神馬舎」的兩匹駿馬!



休息夠了,穿過銅鳥居繼續往上走~

奥書院正展出伊藤若冲的「百花圖」。



「祓戸社」。


「火雷社」。

走了628級階梯到達「旭社」,旭社建造於1837年,原為松尾寺的本殿,以細膩的雕刻工法著稱。






連接旭社的長迴廊。

迴廊盡頭的青銅鳥居。

穿過「賢木門」。


「御前四段坂の鳥居」。


通過4段連續階梯的考驗,終於來到785級階梯位置的「御本宮」,虔心參拜旅途平安。


1878年重建的本殿。




本殿旁的「神樂殿」。


連接御本宮及三穂津姫神社的廻廊-「南渡殿」。




眺望金毘羅街道。





一只只「金」字紋章格外醒目。



2004年竣工的「綠黛殿」。

「神札授與所」。





「神輿庫」。


到展望台遠眺讃岐平原及有「讃岐富士」之稱的飯野山。

既來之,則安之,繼續前往奧社吧!



「真井橋」和「北原白秋歌碑」。

「百度石」上的算盤,可以記錄從這裡到本殿來回的次數。

絕大多數的參拜者只到「御本宮」,通往奧社的參道相對荒涼。


要發多大的願才有毅力參拜500次、1,000次啊?!

「常磐神社」。


第923級階梯到達「白峰神社」。

字體簡樸有力的海報,猶如幸福的黃色御守。






「菅原神社」。



還有200公尺就到終點了!快一鼓作氣登頂~




終於來到位於1368級石階、海拔421公尺的「嚴魂神社」(奧社)!





奧社推出消災除厄的「天狗御守」。

看到石壁上的天狗了嗎?傳聞天狗是金毘羅御本宮的守護神。




挑戰完煞費體力的行程後,下半天就慢慢soft landing囉~

(Pentax K-3 + DA18-270mm & K-1 + FA*85mm/f1.4 & Fujifilm X-E1 + XF18-55mm j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