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掃昨日的陰霾,早晨的晴空真是令人心情愉悅啊~ 跳上路面電車,好好欣賞蘇黎世的美麗市景。



經過1929年建造的「馬內塞噴泉」(Manessebrunnen)。

眼前這棟建築,在19世紀曾是蘇黎世總理官邸所在地,現在由美術品拍賣行進駐。


看到赭紅色的尖頂了嗎?今天的第一座教堂-「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就在前方了。


位在大教堂附近的「文化中心」(Kulturhaus Helferei)。



進入大教堂廣場(Grossmünsterplatz)。

「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的模型。

「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是一座修道院教堂,於1220年左右建造完成。


「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的羅馬式雙塔,被公認是蘇黎世最顯著的地標。



教堂南面的青銅大門,出自德國藝術家Otto Münch之手,門上的浮雕刻劃宗教改革的場景。



南面牆上的瑞士宗教改革家和神學家Heinrich Bullinger浮雕像。

教堂北面青銅大門的浮雕,呈現聖經的場景。





教堂中殿的彩色玻璃花窗,乃瑞士藝術家Augusto Giacometti的作品。



一系列抽像的彩色玻璃花窗,是德國藝術家Sigmar Polke在2009年受大教堂委託所設計的作品。




接著參觀教堂羅馬式的地穴,其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至13 世紀。


地穴內的查理曼大帝塑像。



參觀完教堂地穴後,順著螺旋樓梯回到地面。



這座「大教堂橋」(Münsterbrücke),就是銜接「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和對岸的「聖母大教堂」(Kirche Fraumünster),從這個方向可以清楚一窺橋墩的設計。

「大教堂橋」(Münsterbrücke)除了車道外,兩側都有人行步道,可以輕鬆駐足欣賞利馬特河」沿岸風景。



眺望另一座橫跨利馬特河的「凱伊橋」(Quaibrücke),橋寬30.5公尺,中間為電車路線,另有兩條汽車車道、兩條自行車道及兩側的人行道。


利馬特河畔的舊郵政大樓及鐘塔。

15世紀舊聯邦軍事領導人Hans Waldmann的騎馬雕像,矗立在「大教堂橋」(Münsterbrücke)的西端。

坐擁河景第一排的「市政廳」(Stadthaus)。


「市政廳」(Stadthaus)弧度優美的拱廊。


「市政廳」(Stadthaus)的瞭望塔。






利馬特河畔的View point大受觀光遊客青睞。

河畔設置一座簡約時尚的公廁。

「聖母大教堂」(Kirche Fraumünster)的鐘樓。


毗臨「聖母大教堂」(Kirche Fraumünster)的「市政廳」(Stadthaus)。


進來參觀這座被列為國家重要A級文物的「聖母大教堂」(Kirche Fraumünster)吧~



聖母大教堂迴廊中的著名壁畫,是瑞士畫家Paul Bodmer的重要作品。


在自然光線穿透之下,壁畫的諸多細節更值得細細品味觀賞。











2016年竣工的「明斯特霍夫噴泉」(Münsterhof Brunnen),是蘇黎世最現代化的噴泉之一。


接著將穿越老城街區,前往第三座教堂-「聖彼得教堂」(St. Peter)。





「葡萄種植者噴泉」(Winzerbrunnen)。







蘇黎世的「蒙馬特」(Montmartre)。





「聖彼得教堂」(St. Peter)位於林登霍夫山附近,尖塔的鐘面直徑8.7公尺,是歐洲最大的教堂鐘面。




瀏覽了三座代表性的大教堂後,接下來的行程將暫別蘇黎世,精采的還在後頭喔~

(Pentax K-1 + FA24-90mm & Pentax K-3 + DA55-300mm PLM & Fujifilm X-E1 + XF18-55mm & Ricoh GR3 j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