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穆塞格城牆」(Museggmauer)下來,走進老城區。


「赫滕斯坦大街」(hertensteinstrasse)街角的小噴泉。






注意到這個錶面了嗎?它可不是瑞士名錶,而是專營二手珠寶和手錶交易-「Rent a Box」的招牌。



金色雄鹿標誌所在的「雄鹿廣場」(Hirschenplatz)。

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市政廳」(Rathaus Stadt),建造於1602~1606年,是「穀物廣場」的重要地標。

這座中世紀的瞭望塔樓高達41公尺,是「市政廳」的一部分。

這座鐘沒有分針,卻有代表月相的月亮指針。



瑞士料理餐廳的戶外用餐區,可欣賞羅伊斯河畔的美景,深獲遊客的青睞。








原是山坡地的老城區,相機觀景窗內盡是渾然天成的構圖。


建築物外牆裝飾著美麗壁畫的「葡萄酒廣場」(Weinmarkt)。



「葡萄酒廣場噴泉」(Weinmarkt-Brunnen)是15世紀末城市噴泉的代表作,上方矗立這座城市的守護神-聖毛里求斯的雕像。

噴泉柱上雕刻了六名穿著盔甲的戰士。

「葡萄酒廣場」(Weinmarkt)上1530年建造的建築內,竟藏身了最古老刀具店和知名戶外用品店。



斑駁外牆上的數字,承載多少歲月的痕跡啊!



「雄鹿廣場」(Hirschenplatz)上的法式西點連鎖店。


1530年在「雄鹿廣場」上複製這座「小鵝人噴泉」(Gänsemännchenbrunnen),原版則收藏於紐倫堡博物館。

這棟建築的壁畫描繪1499年瑞士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多納赫戰役。

「雄鹿廣場」(Hirschenplatz)。




不知不覺已走到老城區的盡頭了!「穆倫廣場」(Mühlenplatz)腹地寬敞,餐廳大多設置戶外座位區,剛好下起一場太陽雨。





轉個彎又見到羅伊斯河的另種風貌!


1408年完工的「斯普洛耶橋」(Spreuerbrücke),是琉森僅次於宮廷橋和卡貝爾橋的第三座廊橋。

橋體結構古樸又不失大器,漫步其間令人望今思古~



「斯普洛耶橋」的山牆上,最為人知的「死亡之舞」畫作。

橋中央有座「聖母教堂」(Maria auf der Reuss)。



「諾利圖姆塔」(Nölliturm)是「穆塞格城牆」的9座塔樓之一,長達數世紀做為火藥庫使用。

羅伊斯河南岸的「歷史博物館」(Historisches Museum)。

「歷史博物館」(Historisches Museum)由16世紀的軍械庫改建而成。

遙望對岸山坡上的「穆塞格城牆」(Museggmauer)。


「斯普洛耶橋」(Spreuerbrücke)。

對比羅伊斯河北岸,南岸街區充滿貼近生活的藝術元素,值得放慢腳步細細品味。





建於19世紀的「針壩」(Needle Dam),藉此調節琉森湖的水流。


洋蔥圓頂的「耶穌會教堂」(Jesuitenplatz)。



「耶穌會教堂」(Jesuitenplatz)旁的噴泉。

「耶穌會教堂」(Jesuitenplatz)。

「琉森劇院」(Luzern Theater)前的牧羊人青銅雕塑(Shepherd with Sheep)。




路口只見錯綜繁忙的交通網絡,沒錯,對街正是琉森火車站了!


琉森火車站地下街超市的新鮮蔬果食材。


現在的琉森火車站於1991年啟用,此前的舊建築在1971年大火中被燒毀。


矗立在火車站廣場前,是舊火車站在火災中倖存的拱門。

拱門頂部是名為「時代精神」的雕像。


此刻夕陽正跌破厚重雲層,趕緊把握瞬時的光影。

「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KKL)毗鄰火車站和渡輪碼頭,讓藝術欣賞不再遙不可及。

「琉森美術館」(Kunstmuseum)和音樂廳均位在KKL。

多功能的「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KKL),是法籍建築師Jean Nouvel以造船廠為概念所設計的近代前衛建築。

「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KKL)運用玻璃帷幕和巨型水池,多重投射琉森美麗的山光水色。



晚間快9點的天光甚亮,回飯店前再到火車站一一巡禮,做為第一天行程的Perfect Ending~




瑞士國鐵大多是紅白相間的列車塗裝,也有其他的私鐵列車,下圖左方是橘色的SOB(瑞士南部鐵路公司),右方綠色的是BLS(勒奇山鐵路公司)。

月台上正在上演感人的「雙鐵」吻別。






(Pentax K-1 + FA24-90mm & Pentax K-3 + DA55-300mm PLM & Fujifilm X-E1 + XF18-55mm jpg)
宛如置身當地,又勾起度蜜月的甜蜜回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