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程車在屋齡超過百年的數寄屋建築前停了下來。

這兒就是今晚下榻的料亭旅館「魚信」囉~


「數寄屋」意指茶室風格的建築,其內設有茶席、片手、水屋等。

進入玄關。

隨著女將小心翼翼地登上嘎吱作響的木造樓梯到二樓,房門唰的一聲拉開… 不禁驚呼連連:『Wow~』

這間名為「須磨之間」的客房,擁有的視野景觀真是遠遠超乎預期啊!

1995年上映的日本電影《明日あした》,就曾在「須磨之間」拍攝取景。

眺望對面的向島。

品嘗簡單又清爽的茶點。


倚著雪松木欄杆,眺望窗外景緻。

遠處的「尾道大橋」。

尾道漁業協同前,停泊不少漁船。


對面的日立造船向島工廠自1943年開始營運。

期待的晚餐時刻來了!進來一樓的「切壺之間」,這才發現原來是獨立的用餐空間,實在太奢侈了!


距離海面更近的「切壺之間」,打開窗戶就可以聆聽尾道海峽的波濤聲和船隻來來往往的聲音。



今晚的料理菜單,無庸置疑在地的海鮮可是「魚信」的強項呢!

鮮美的石頭魚(オコゼ)薄切生魚片,這種魚生長緩慢,需要3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販售規格,因此市場價格不斐。


酢物干貝蟹鉗。

石頭魚凍。

打開碗蓋看看下一道料理…

竟然是條肥美的醬煮魚!

川燙楤木芽。

烤蝦蛄。

酥炸石頭魚。

櫻葉蒸甘鯛。

最後登場的招牌海膽飯和石頭魚味噌湯。

享受美味的海鮮會席料理後,打開窗戶吹吹海風,感受尾道特有的情調~


餐後順路參觀「魚信」保存至今的數寄屋建築結構及特色。


廊下的窗戶,左右的圖案分別是水車和水菖蒲。

客廳。

玄關。

門口。

三樓的「初音之間」是1950年才修繕增建的部分,在此之前「魚信」是兩層樓的建築。

回到二樓的「須磨之間」,桌椅、布團已各就各位。


用報紙包裹商品?在現代已經相當罕見了!

這是向商店街暖爐貓購買的草莓。

「尾道大橋」夜景。

「尾道市役所」突出海面的平台。


在工業風的燈光和輕緩的海浪聲伴隨下進入夢鄉…

天方魚肚白的尾道海峽。



海面隨著天際晨光變化,充滿魔幻魅力…











障子屏風的穿透設計,彷彿置身在尾道海峽的浮舟。

陽光灑向屋內的浮光掠影。










「百風號」渡輪,可以承載4輛汽車、2輛卡車。





豐盛的早餐仍是在獨立包廂-「切壺之間」內享用。




早餐後移往陽台坐席。

靜享尾道內海的晨光。



「魚信」可容納50多人的大広間。

大広間的能舞台。

洗手間及天井。

大広間內窗的圖案:竹與雀。再度小心翼翼地步下樓梯。

在客廳結算住宿費用。



在女將的目送下搭上計程車,完成漁村風格料亭旅宿的一泊二食體驗。

(Pentax K-3 + DA18-270mm & K-1 + FA*85mm/f1.4 & Fujifilm X-E1 + XF18-55mm j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