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ies)主要由三幢建築構成,依次是臨近聖瑪麗教堂,特殊的圓體造型,讓人經過不得不多看一眼的-瑞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e Camera);其後是四周塔尖高聳的舊博德利圖書館(Old Bodleian Library),兩館之間有狹長的地下書庫隧道連結;第三幢是隔街的韋斯頓圖書館(Weston Library),在2015年才重建完成。
舊博德利圖書館(Old Bodleian Library)建立於1602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規模僅次於大英圖書館。進入中庭,首先看到1624年擔任牛津大學校長的威廉·赫伯特(William Herbert)雕像。
雕像對面的主要入口是高聳的五階塔(Tower of the Five Orders),這是依五種古典建築要素(Tuscan, Doric, Ionic, Corinthian and Composite)所命名。
側門上方的中世紀徽章。
正門上方的紀念碑,歌詠建立博德利圖書館的托馬斯·博德利爵士。
通往道德哲學學院(Schola Moralis Philosophiae)的入口,在光影下更增添幾分神祕的色彩。
正巧外景團隊在此拍攝中。
每一層呈現不同古典風格的五階塔(Tower of the Five Orders)。
舊博德利圖書館整體建築猶如四合院。
從舊博德利圖書館進入旁邊的神學院(Divinity School),神學院建於十五世紀,是最古老的教學大廳和大學最早的考場,拜電影《哈利波特》之賜,如今成為參觀博德利圖書館的重點路線。今天的光影真是美的難以言喻,彷彿穿越時空,置身在中古世紀的講堂…
接著拐進新學院巷(New College Ln)。
這座連接兩棟大學建築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原名「赫特福橋」(Hertford Bridge),建於1914年。
可以在橋下欣賞嘆息橋優雅的窗戶及古典的盾徽;但只有具赫特福德學院的學生身分,才能在橋上觀看我們這些平凡人喔!
結束牛津校園巡禮,走回高街(High Street)搭車。
老銀行飯店(Old Bank Hotel)是高街的醒目建築,部分結構可以追溯到14世紀。
牛津大學紀念品專賣店。
趁著等車、搭車的空檔、再看看牛津的市景。
列為英國一級保護建築的牛津城堡(Oxford Castle)城跡,大部分的建築在英國內戰時被摧毀。
牛津火車站的內觀,乍看之下是不是與學士帽有些神似?
冬日午後,帶著滿滿的回憶和戰利品返回倫敦,繼續我們的市區行程…
(Pentax K-1 + FA20mm/f2.8 & Pentax K-3 + DA18-270mm j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